臺北市萬華區長沙街二段
完工日期 | 1990/12~1991/01 | 屋齡 | 約34年 |
---|---|---|---|
主結構 | 鋼筋混凝土(RC) | 樓層 | 地上 1~11 層 / 地下 1~3 層 |
總戶數 | 116戶 | 建設公司 | 元家建設 |
坪數規劃 | 15.00~62.00坪 | 管理方式 | 管理員(警衛) |
社區特色
本棟大樓外觀使用白色方塊磚顯眼亮麗,面十二米寬道路,交通方便不擁擠,近康定路派出所,治安佳;本大樓剛好位於西門町商圈與龍山寺商圈中間,生活機能完善,集復古(龍山寺)與流行(西門町)於一身;保全管理嚴密,阻絕陌生人與推銷員進入,安全度與隱密性相對提高許多,是一個居住的好環境。
周邊交通
西門町捷運站,公車站牌49號
鄰近生活圈
- 鄰近學校
- 西門國小、龍山國中
- 西門國小
西門國小植基於一百零三年深厚的歷史傳統,百年來以「臺北城西 璀璨明珠」為榮,隨著歲月的流轉,校舍老舊、設備簡易、環境陰暗、文化不利等因素漸顯現窘態,在抵擋不住外來教育思潮和社會變遷的衝擊,因此亟需創新經營再創昔日風華。
學校建築與教育一樣,具有「百年大業」的特性,因此校園規劃應考量未來使用與發展需求,使其具有應變性(adaptability)、可彈性(flexibility)、擴展性(expansibility)和永續性(sustainability),使學校建築更具生命力、活力與延展力James. E. Rydeen(2009)也說唯一的不變是改變,學習環境也是一樣(Change is a constant, and so i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故;以優質學校中的「校園營造」為學校經營的首要重點,以促進學生學習為核心,提供完整而充足的教育設施、教學設備,支援學生完全學習、讓學生展現優質學習成果。方案規劃係根據本校背景條件分析結果、學校願景及參照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依循「安全健康」、「人文藝術」、「自然科技」、「學習資源」四大實施項目,經相關成員不斷討論、腦力激盪、爭取經費及人力相關資源,循序漸進地逐年推展,活化創新校園的每個學習角落。
校園營造在西門,確實發揮功效展現特色,提升學校整體教育的品質,提供潛移默化的環境教育、發揮行政支援服務、展現教師專業教學、增進社區協助熱誠,促進校園溫馨和諧!「學校九十流轉,再創百年風華」,達成臺北市「優質 卓越 精緻 創新」的優質學校,使學生於優質教育之下,成為最大的贏家!
龍山國中
本校創於民國65年8月1日奉令於中央警官學校舊址正式成立。學校除了有普通班,也設立了體育班、數理資優班、身心障礙資源班及學習資源班,本校願景為:「快樂學習、多元創新、全人發展、圓滿修為」,期望每一位龍山學子,經過三年的學習活動、生活教育、人格陶冶,均能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全人發展,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學多元創意,達到圓滿修為的人生。 - 休閒/公園綠地
- 公園綠地
- 萬華266號綠地
公園位置在萬華區菜園里康定路與貴陽街2段交叉口,為半圓形的公園廣場,公園裡有一些兒童遊樂設施,適合溜小孩。
龍山河濱公園
從忠孝橋往上游走至桂林路底就是龍山河濱公園。公園內大樹成蔭,樹下石凳、石桌渾然天成,是條綠色隧道,綠繡眼和野雀成群。龍山河濱公園因靠近水鳥保護區,園區裡水草、蘆葦濃密,不時有成群的白鷺鷥和不知名的野鳥飛掠而起。
剝皮寮歷史街區
位在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口,整條街區保存了清代完整的街型、傳統居屋以及日據時代的市區改正後的立面和光復後改建的面貌,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整個建築空間,見證了當年艋舺的發展,在街區內包含了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古建築以及店家,如呂阿昌醫生宅、章太炎旅臺居所、長壽號茶桌仔店、太陽製本所等,因此蘊含了相當豐富的在地鄉土文化,是最佳的鄉土教學場所。
西本願寺公園
是台灣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佔地總面積8623平方公尺,西本願寺遺跡包括了本堂台基、參道、御廟所平台及地窖、輪番所、鐘樓及樹心會館等。其中樹心會館及鐘樓被登錄為市定古蹟,其餘的遺跡則被列為歷史建築 - 百貨/商場/傳統市場
- 直興市場、家樂福
建築設計
電梯四部、管理費低、戶數較多,大型的社區,停車位都是坡道平面。
公共設施
一樓管理員以及總幹事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