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鼎園

大樓特色

中正河濱公園

永和市三面依畔新店溪旁,擁有視野極佳的環市綠野景觀,人口密度是全省最高,但是公園綠地卻非常之少,因此本所積極開發河濱綠地以增加活動空間。

中正河濱公園又稱“綠寶石計劃”,總計開發四十二公頃的河川高攤地,並採企業化經營理念,以分期施工方式,逐步完成,並推出一系列的美化,綠化工程,目前已完成的有停車場、籃球場、溜冰場、網球場、行人徒步區、休閒廣場區、觀光苗圃區、越野腳踏車道、青少年障礙賽跑場、垂球場、景觀步道及低水護岸等等。另外將護岸造型與休閒景觀結合為一體、創造一個適合全家共遊的“中正親水公園”,將使本市的河川高攤地成為最耀眼的帶狀綠化遊憩區。

傳統禮俗代代相傳
永和是個已被現代化席捲的都市,觸目所及,盡是耀眼的繁華景象,永和市雖是個繁華的現代化都市,卻仍保有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禮俗。歷史悠久的保福宮,位於仁愛路二段,係一道教廟宇,主祀保生大帝,亦是本市大部分市民精神寄託的所在。從立廟之初到現在,雖然迭經修建,但保福宮卻一直是本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 典藏文化精髓的網溪別墅

楊三郎美術館
走入博愛街,茂密樹叢裡,隱約可見的,是一幢曾列為永和八大景之一的-網溪別墅。網溪,古代稱網尾寮溪洲,原為漁人掛網之處,經楊仲佐先生取名為網溪別墅,楊先生為第一位官派鎮長,他在別墅中種植蘭菊數千株,每當盛開即公諸同好,台北的雅士、騷人、墨客紛紛前來,相互吟詠唱和,為詩文之會,風雅之盛,堪稱全省之冠,於是網溪之名大噪於世。

楊三郎美術館庭院一景
其公子-楊三郎先生,為國內知名畫家,出身本市的楊三郎,對世居的故鄉自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故於今網溪別墅中自資籌建了楊三郎美術館,典藏了老畫家豐富珍愛的私藏作品,定期開放供各界參觀,不僅對永和市的文化推展貢獻良多,更是臺灣畫壇永恆無價的珍貴資源。

有鑒於外地人士只知道〝永和豆漿〞一項本地特產,為了強化本市文化形象特質,因此擇定以博愛街楊三郎美術館為核心,積極為市民規劃一處集生活、文化、藝術於一身的〝藝術街〞,藉此以提升社區及永和市的文化氣息。

◆ 全球首創的〝世界宗教博物館〞
全世界第一座「綜合性、教育類」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座落於永和市中山路一段與保生路口。博物館的發起人-心道法師,本著「尊重、包容、博愛」的精神為宗旨,讓台灣的民眾得以徜徉在宗教的領域內,進而尊重每一個宗教,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
心道法師認為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不應該有國籍與宗教的分別心,可是,目前在世界各地,卻不斷的有宗教衝突產生,而傳統教育體制也未能提供一個良好信仰的管道。心道法師希望能倡導正確的宗教教育,滿足社會大眾精神生活的需求,提供一個寓教於樂的休閒去處,提昇台灣藝術文化生活的水準。
世界宗教展示大廳展示世界十大主要宗教的儀典、器物及該教在台灣的發展,提供參觀者更深入認識世界各大宗教的機會。

生命之旅廳藉由文物、影音及硬體設計材質的變化,呈現出生、成長、中年、老年、死亡等生命五大階段中人與宗教的互動關係。也為台灣創立一個具有特色的國際性觀光據點。因此希望藉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典藏、展覽等等活動,呈現出宗教的力量,增進觀眾對世界上各個宗教的認識,同時表現每一宗教的獨特之處。其館區佔地2388坪,整個館區規劃有淨心水幕、朝聖步道、金色大廳、宇宙創世廳、生命之旅廳、華嚴世界、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覺醒區、靈修學習區、……等展示區。廣泛的運用了宗教文物和高科技多媒體視訊的互動展示,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與多元化的內涵,表現出宗教的真善美。其中世界宗教展示大廳分別介紹了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猶太教、神道教、錫克教、原住民宗教、古代宗教等世界十大宗教的教義、歷史、各種儀式活動、文物法器等內容,提供了各宗教共存共容的空間,堪稱包羅萬象。世界宗教博物館的興建,其規模不僅是世界第一,也是永和市的光榮,也將使人口密度極高的永和市新增添一項記錄。透過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使用,將源源不斷開拓永和市民心靈與智識的大門,
更能激發永和市生生不息的新契機。

空氣清新的中正、福和河濱公園永和市都市化的程度頗高,全市均經充分開發,幾乎已無閒置土地,然而,在本所的努力下,已把福和、中正橋下的河川高灘地闢建為公園,提供民眾休閒、活動的好去處。兩處河濱公園的〝經濟效益〞極高,每日清晨,薄霧未散,早起的民眾便聚集在中正、福和兩座河濱公園,做著跑步、打球、跳舞、練功等舒展身心的活動,氣氛祥和中,有著一股生氣盎然的蓬勃朝氣。

◆ 中正河濱公園
中正河濱公園是永和市西區民眾最佳的運動休閒場地,一望無際的空曠視野,遠處高樓與河堤美景,構成了一幅都市叢林中絕無僅有的河堤風光,徜徉其中不僅能舒展身心,三五好友一起運動健身,更是樂在其中。

新建完成的籃球場,不僅設備新穎、場地一流,奔跑其中,頓覺舒暢無比,是青少年朋友發洩體力的運動競技場。為了搭配"綠寶石計畫"的開發,更完成了多項遊戲運動設施,如溜冰場、兒童遊樂場、棒球場等等,以及積極規劃的"追風廣場",屆時中正河濱公園將是一處多功能的休憩娛樂空間,對豐富本市居民生活內涵多所裨益。

◆ 福和河濱公園
全民參與體育活動是永和一年一度的盛事福和河濱公園四周遍植花草,旁有新店溪環視於側,空氣清新,景緻怡人,休閒設施完善,是市民休憩健身的極佳場所。本所及民間社團所舉辦的各項競賽、藝文活動,幾乎都在此舉行。

福和河濱公園包括有田徑場、籃球場、網球場、溜冰場、兒童遊樂場等設施,開放以來,吸引無數市民前來活動,甚至對岸的台北市民也聞風而至。福和河濱公園有一特色,就是假日花市每逢周休二日或過年過節,吸引不少購買花卉及賞花人潮,每天都要到晚上七、八點才逐漸散去。


◆ 溶合〝藝術與休閒〞的仁愛公園
仁愛公園近一、二年來,是本所極力推動綠化的重大工程之一。仁愛公園佔地約二萬坪,是永和市內最後的一塊寶貴綠地,各項建設在本所的推動下,從無到有皆是心血的灌溉。多樣化的兒童遊樂設施是小孩們的最愛,處處皆是親子同遊的歡樂聲。
〝仁愛公園音樂台〞的完成,不僅帶給市民一個開放性的表演空間,藉著〝與君同樂〞的各項活動,更凝聚了市民們的參與感。

楊三郎塑像
在仁愛公園內,靜靜地塑了一座手持小喇叭的銅像,那正是台灣歌謠創作大師-楊三郎先生(不同於國內知名畫家-楊三郎先生)。 楊三郎本名楊我成,臺北縣永和市人,一九一九年出生,童年即喜愛音樂,對小喇叭樂器更是情有獨鍾,十八歲負笈日本,開始了拜師為徒的習樂生涯,其間潛研作曲、編曲與樂理,接受正統音樂薰陶。廿一歲離開日本,赴東北大連、奉天等地,在夜總會擔任樂師。

戰後回國,於一九五0年自組樂團加入中央廣播電台,創作第一首曲子「望你早歸」即引起廣泛迴響,後再做「港都夜雨」、「苦戀歌」、「黃昏再會」......等數十曲,均獲好評。一九五一年在臺北中山堂舉辦楊三郎歌謠發表會,喜逢名作詞家周添旺,後來著名的歌謠如「秋風夜雨」、「思念故鄉」、「孤戀花」、「四季三輪車」、「臺北上午零時」、「秋怨」等都是兩人合作的結晶。

一九五三年組黑貓歌舞團,全島巡迴,十餘年間演出場次難以計數,一九六五年解散舞團,改做電影配音工作,十年後離開音樂界,全心投入農場經營,卓然有成。一九九0年五月,一代台灣歌謠作曲大師病逝,其遺留之經曲作品必永垂不朽,為後世所歌詠不輟。

有感於老人、青少年生活設施的匱乏與不足,經本所多次奔波爭取,終於展現了今日的〝青少年、老人活動中心〞風貌。仁愛公園提供了永和市西區市民一處嶄新的生活空間,不僅提昇了廣大市民的生活品質,未來在文化的傳承上,更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

(撥打不通?)